林建德特聘教授

電話:03-8572677#3215
信箱:bhadanta@gmail.com
個人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學歷: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專長與研究領域:佛教哲學、人間佛教思想、佛道比較宗教
授課科目:宗教哲學、佛教哲學、人間佛教思想專題、佛教倫理學、佛教心靈哲學

近來研究方向:
A. 佛教心.意.識之哲學問題及其應用
B. 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之反思暨印順佛學研究

著作目錄  

(一)專書
2020.11《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臺大哲學叢書」系列)
2013.9 《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中華佛學研究所「漢傳佛教論叢」系列,2007年博論改寫)。

(二)期刊論文

2023.12〈疫情時代的宗教教化──以慈濟之「推素」為例〉,《臺灣宗教研究》, accepted  THCI
2023.12 Why Does Buddhism Suppor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Contemporary Buddhism, pp. 2-17. A&HCI
2023.06〈臺灣「人間佛教」之承傳與開展──從證嚴法師是否為「印順學派」探討起〉,《成大中文學報》,第八十一期,頁69-98。  THCI
2023.06〈人文主義與利他主義在佛教中的相即互攝--從印順法師到證嚴法師〉,《問哲》,第十五期,頁21-33。有審查機制
2023.05 All about the Human: A Buddhist Take on AI Ethics, Business Ethics, the Environment & Responsibility, 2023; 00: 1-10, SSCI.
2022.04.〈貫通阿含與般若之間——試探《中論》所論為何〉,《哲學與文化月刊》(Universitas: 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第四十九卷第四期,頁45-64。 A&HCI
2021.09 With or without Repentance: A Buddhist Take on Forgiveness, Ethical Perspectives, Vol.28, Issue:3, 2021, pp. 263-285. A&HCI, SSCI
2021.09.〈「為佛教,為眾生」:試探印順法師與證嚴法師之師徒因緣及其傳承意義〉,《正觀雜誌》第九十八期,頁5-58。(與德晟法師合著,第二作者)
2021.06〈「佛陀為本」vs.「聲聞為本」──太虛與印順「判教」思想之對比考察〉,《臺大佛學研究》第四十一期,頁109-146。THCI
2020.12〈試探臺灣日治時期之「宗教批判」──以曾景來為例的審視與反思〉,《法鼓佛學學報》第二十七期,頁68-106。科技部評選第三級
2020.09〈人文教化的佛教辦學──慈濟大學教育理念之分析與詮釋〉,《玄奘佛學研究》第三十四期,頁63-98。科技部評選第三級(本文為通訊作者)
2020.03〈傳統判教的哲學反思──試論學術與信仰間之可能平衡〉,《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五十九期(民國一○九年三月),頁1-38。THCI
2019.12 〈「同志婚姻」的佛學反思──印順法師觀點的啟發〉,《臺灣宗教研究》第十八期第二卷,頁47-78。 THCI
2019.8 Could the Buddha have been a Naturalist? in Soph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s, August 2019, Volume 59, pp. 1–20。 A&HCI
2019.3〈試論中國佛學對龍樹思想的承襲與歧出──從「圓融」特質考察起〉,《玄奘佛學學報》第三十一期 ,頁27-68。科技部評選第三級
2018.12 〈從余英時觀點初探中國古代「心」之思想起源及特色──「跨文化」視域下的解讀〉,《東華漢學》第28期,頁225-268。THCI
2018.06〈佛教輪迴說的哲學反思〉,《生命教育研究》第10卷第1期,頁41-65 。科技部評選第三級
2017.12〈初探佛教心理學之思想起源與現代意義──以「軸心突破」為線索〉,《思與言》第55卷第4期,頁181-230。THCI
2017.12〈試論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貫通〉,《法鼓佛學學報》第21期,頁 131-180。科技部評選第三級
2017.12〈佛教「感恩觀」初探——從印順法師觀點解讀起〉,《法印學報》第八期,頁 141-167。
2017.9〈出入於聖俗之間──佛教慈善事業之初步思考〉,《玄奘佛學學報》第二十八期,頁105-136。科技部評選第三級
2016.12 〈「抉擇」與「傳承」──印順和聖嚴對於「中國佛教」的兩種立場〉,《人間佛教研究》第七期,頁177–212。
2016.9 A Critique of Epistemic Subjectivity, Philosophia, September 2016, Volume 44, Issue 3, pp 915–920. A&HCI
2016.3〈試論「佛教自然化」之見與不見──從《菩薩腦》一書談起〉,《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十九期,頁57-87。THCI
2015.10〈試論老子倫理學之理論基礎、思維模式及特點〉,《哲學與文化》,第四十二卷第十期,頁179-198。A&HCI
2015.10〈試論印順法師對雙修法門的理解與評判〉,《法印學報》第五期,頁77-122。
2015.10〈試論《六祖壇經》對《阿含經》「心」概念之承傳與開創〉,《民族宗教研究》第四輯,廣東人民出版社,頁85-97。
2015.9〈道家消長律與佛教緣起法之哲學比較-以《老子》與《中論》為主〉,《文史哲》第五期,頁18-32。CSSCI(此修改自博士論文)
2015.09〈從意識經驗到道德良知──儒佛觀點的初步思考〉,《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頁193-220。THCI
2015.6 On the Naturalization of Karma and Rebir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harma Studies, June 2015, 3:6(first author, written with W.H. Yen)。
2015.3〈「人類為本」與「眾生平等」──印順法師「人間佛教」觀點下的動物保護〉《玄奘佛學研究》,第二十三期。THCI
2014.09〈印順法師「修心」就是「修定」一說之分析、詮解與反思〉《臺大中文學報》第四十六期 。THCI Core
2014.06〈論聖嚴法師對「禪」之承傳和轉化:以印順法師觀點為對比之考察〉,《聖嚴研究》第五輯。
2014.06〈初論《佛性與般若》之中觀思想〉,《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十二卷第四期。THCI
2014.05 A Buddhist Take on Gilbert Ryle’s Theory of Mind, Asian Philosoph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of the East, Volume 24, Issue 2, 2014, pp. 178-196. A&HCI
2014.05〈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八十期。THCI Core
2013.11 Rethinking Mind-Body Dualism: A Buddhist Take on the Mind-Body Problem, Contemporary Buddhism, v.14, no.2, 2013 , pp.239~264。A&HCI.
2013.06〈「同歸」或「分殊」──論當今佛教對宗教異同之兩種論調及中觀學之可能觀點〉,《鵝湖學誌》第五十期。THCI
2013.03〈印順及聖嚴「如來藏」觀點之對比考察〉,《台大中文學報》第四十期。THCI Core.
2012.03〈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七期。THCI
2011.12〈唯心思想帶來晚近中國佛教之衰微嗎?──印順法師觀點之檢視〉《台灣宗教研究》,十卷二期。THCI Core
2011.10〈印順法師思想精義之辯證〉,《法印學報》創刊號。
2011.09〈試論中國佛教心性論一個合宜的理解模式──以「信仰實踐」為進路〉《新世紀宗教研究》第10卷第1期。THCI
2011.08 A Discourse on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from the Viewpoint of Oriental Philosophy, Asian Philosoph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of the East, Vol. 21, No. 3, pp. 305–323 A&HCI
2011.06 〈道與空性──《老子》與《中論》之對反詞組暨其運思模式之哲學比較〉,《揭諦學刊》。第21期THCI Core(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11.02〈道佛語言策略析探:以《老子》與《中論》為例〉,《東吳哲學學報》第23期。THCI Core(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10.02〈論初期佛教「識」之概念及其特點:與現今主流學界意識研究作對比〉,刊於《揭諦學刊》第十八期。THCI Core
2010.02 〈《老子》語言觀之哲學新解──以「善言」為中心的探討〉,《東吳哲學學報》第21期。THCI Core(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10.03〈試論牟宗三對天台智顗「不斷斷」思想之詮釋〉,《玄奘佛學學報》第13期。THCI
2009.11 〈印順學發展芻議〉,《玄奘佛學學報》第12期。THCI
2009.03〈論印順法師對法住智與涅槃智的多種詮釋及其一貫理路〉,《玄奘佛學學報》第11期。THCI
2008.11〈《老子》的對反語詞析探其思維理路〉,《東吳哲學學報》第十九期。THCI Core(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08.11〈《中論》有無觀之哲學詮解〉,《玄奘佛學學報》第10期。THCI(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08.10〈《老子》有無觀之哲學新解〉,《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1卷,第2期。THCI(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08.06〈龍樹語言策略之哲學詮解──從漢譯《中論》之「說」字作線索〉,《法鼓佛學學報》第二期。THCI (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2008.06〈從漢譯《中論》裡的對反語詞析探其思維理路〉,《臺大佛學研究》第十五期。THCI Core (修改自博士論文一節)

(三)送審中之論著
1.Why Do Buddhists Suppor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in in the book Reducing Suffering During Conflic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uddhism and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ccepted (具審查制度)
2.All about the Human: A Buddhist Take on AI Ethics
3.Why didn't the Buddha Dispute?--A Reassessment of the Motif of the Puppha Sutta

主持之研究案(科技部/國科會
國科會 2007.12.1-2009.7.31 佛學觀點下的意識研究──以Allan Wallace為例
國科會 2009.08.01-2011.07.31 《阿含經》「識」概念之哲學解析及其現代意義
國科會 2011.08.01- 2012.07.31 早期道佛義理系統之對比──以《老子》與《中論》為例
國科會 2011.08.01-2013.07.31 「志工服務」與「生命轉化」子計劃之一「佛教信仰與志工服務: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科技部 2013.08.01-2015.07.31 心識與解脫:佛教心意識理論的現代探索
科技部 2015.08.01-2018.07.31 「佛教自然化」的分析與探究
科技部 2018.08.01-2021.07.31 印順判教思想之分析與探究
科技部 2021.08.01-2022.07.31 開創或歧出?──從印順與證嚴析探「人間佛教」之承傳與轉向
國科會 2022.08.01-2025.07.31佛學觀點下的正義理論:一個哲學進路的探索

指導研究生論文

完成學期 研究生 論文題目
1121 楊麗芬(釋德劭) 析探「宇宙大覺者」─證嚴上人之佛像觀
1121 白錫珍 從三階教的興衰省思佛教的慈善實踐―― 與慈濟功德會的初步比較
1112 曹海瑞 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詮釋空性思想的美學意涵
1111 陳素蘭 菩薩道上自他療癒之旅 ——初探慈濟志工之經驗模式
1111 陳芷蘋 「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以證嚴法師與昭慧法師為對比探索
1111 陳照源 從《成佛之道》探討戒定慧三學之相通與別異
1101 釋果怡(王明觀) 《大悲懺》修持作為「往生淨因」之探討
1092 葉育修 試探宗教意義之於存在焦慮的消解:一個心理學式的審視與反思
1091 呂沂庭 尼泊爾桑塔(Santa Ratna Shakya) 頌缽療癒之探究
1081 黃滎欽 初探證嚴法師「無我」之思想及其應用
1072 釋若讀(歐荃苓) 從白雲禪師「止觀法門」析探身心療癒之道
1072 釋覺雲(張○印) 唯識「二諦義」之解脫原理及其止觀運用 ——以法相宗「四重二諦」為中心
1062 張佑平 試論證嚴法師對「真空妙有」的詮釋與實踐
1061 釋法喜(黃麗蓉) 佛教解脫思想之研究─以《阿毘達摩俱舍論-解脫道明析》為依據
1052 釋如岸 慧門禪師「看話參禪」之研究
1031 釋覺明 《攝大乘論》唯識無境之考察
1022 林振騰 生命終極關懷與禪修初始覺性 ~內觀現象的觀察與詮釋
1012 黃兆民 宗密如來藏思想的哲學詮釋
1011 釋如雲(陳瑞美) 白雲法師般若學及其現代意義之研究
992 陳盈霓 對話中的佛教:一行禪師與基督宗教和人間佛教之相遇
982 釋常昱(許碧玉) 天台智者大師安那般那法之研究-以《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為中心
972 張武毅 佛教臨終助念變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