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最新訊息

【慈濟學系列講座】113/5/9(四)08:00 佛教慈善實踐之組織與管理—論慈濟同心圓組織變革歷程內蘊之領導思想與當代社會價值(林曉君副教授)

「慈濟學」專題演講,結合不同領域與面向,包含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宗教、社會、教育、心理等面向。以慈濟四大志業為經,藉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面向為緯,契入慈濟經驗研究。

時間:2023/05/9(四)08:00~10:00
地點:人社院2C110花道教室
主講:佛教慈善實踐之組織與管理—論慈濟同心圓組織變革歷程內蘊之領導思想與當代社會價值
主講者:林曉君副教授
講者簡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 副教授
專長領域:成人學習理論、成人教與學、組織行為、非營利組織與領導、生命教育、終身教育、慈濟人文、第二波正向心理學
最高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演講內容精彩可期,歡迎聆聽。
全程參與人員,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將提供人文時數2小時。

【宗研所專題演講】113/4/10(三)13:30 讀繪本.學素養(王緯華秘書長)

4月10日下午「宗教實踐與田野研究」課程,由周柔含老師精心安排,邀請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秘書長王緯華老師,藉由「讀繪本.學素養」的性別教育議題,讓研究生學習如何將繪本進入落實小朋友對性別保護的實踐過程。
研究生在王緯華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下,學習到許多運用在小朋友的語法和技巧,成為未來進入研究場域很好的資糧。

●講者簡介:
王緯華老師,資深說故事老師,也是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2016 年慈濟大學社會推廣組教育中心親子繪本講師。

●講題簡介:
藉由繪本的導讀及剖析,從故事中的不同角度引導大家思考「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及「性別角色」間的關係,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共讀,交流繪本中蘊含的性別意識。

【研究生計畫口試】113/4/10(三)林美蘭同學

【研究生計畫論文口試】
研究生:林美蘭同學
論文題目:現代科技的敘事傳播—探討大愛廣播節目的療癒功能
時間:113.4.10(三)16:00
地點:人社院立心樓宗研所2C206教室
口試委員: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林繼偉副教授(召集人)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溫錦真副教授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盧蕙馨兼任教授(指導教授)

【活動報導】0403宗研所地震復原迅速,研究生投入志工災後關懷,暖慰人心

0403花蓮早上07:58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造成慈濟大學部分災損,地震當下許多在辦公的同仁及在課堂上的學生在一陣驚嚇及害怕中,紛紛往校園空曠處移動。
地震不停課!避免餘震影響上課,早上將教室地點改至戶外進行;下午志工班課程乃照常進行。
 
由於強震造成花蓮部份大樓傾倒、道路裂痕及路面中斷,甚至許多民眾受傷,也讓很多花蓮鄉親一直處在受驚害怕之中!
地震稍緩後,宗研所學生及志工班學員關心災情,在局部收拾好宗研所環境後,隨即前往慈濟災害應變中心,配合應變中心調派,前往災區投入志工行列,進行物資及災後關懷,暖慰人心。

來自台南的宗研所研究生楊添麟同學,擔心花蓮災情,休學期間仍義不容辭參與震後訪視關懷弱勢。

【研究生計畫口試】113/3/29(五)劉明秀同學

【研究生計畫論文口試】
研究生:劉明秀同學
論文題目:《證嚴法師說故事》與入世弘法
時間:113.3.29(五)18:30
地點:人社院立心樓宗研所2C207教室

口試委員: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林建德教授
前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周德禎教授(召集人)
前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教授(指導教授)

【榜單公告】113學年度碩士班考試入學錄取榜單公告

宗教組-一般生正取二名:
113221904 張 O 榕
113221903 黃 O 梅

慈濟組-一般生正取四名
113221905 章 O 娟
113221907 黃 O 蘭
113221906 周 O 真
113221908 釋 O 勁(許 O 卿)

  1. 請填寫「「確認就讀報到聲明書」,回覆期限為於113年4月12日(五)止。
  2. 「確認就讀報到聲明書」及相關應繳文件,以【限時掛號】寄至「970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慈濟大學 教務處招生組」(以國內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辦理報到手續。
  3. 逾期未報到者將以自願放棄錄取資格論,本校將逕行通知備取遞補作業。
  4. 113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考試入學錄取榜單

【國際佛學交流講座】113/03/08(五)10:30 佛法的主要特質(印度新阿爛陀佛教大學佛學院院長Professor Rana Purushottam Kumar Singh)

(文:胡素貞)印度新那爛陀大學(University of New Nalanda) 佛學院院長兼佛學系主任拉那(Dean Professor Dr. Rana Purushottam Kumar Singh),精研巴利聖典及阿毗達摩佛教心理學,由佛光大學佛學系博士候選人淨蘊法師陪同,3月8日𦲷臨本校宗教與人文研究所,講授「佛法的主要特質」,宗研所教授、碩士班及志工班學生引領期盼來自佛學聖地的重要學者。

Rana院長開講時,先以巴利文與在座宗研所師生合掌禮敬諸佛菩薩,接著以英文講授,淨蘊法師即席翻譯。Rana院長表示,當年他攻讀碩士學位時,曾經讀過研究慈濟基金會慈悲濟世的論文,心生嚮往,今日他是以朝聖的心情,踏入慈濟大學,算是完成了他多年的心願!Rana教授很歡喜能有此機緣,在慈濟大學發表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佛法精神。

Rana教授指出,雖然佛教發展出各各宗派,佛陀當年想要教導人們「法」的初衷有二:一、佛陀想用一般人民的語言,和人們對話,分享他覺悟的道理,二、佛陀打破學生到老師所在地學習的慣例,走到弟子家教導。沒有覺知的一般人,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所以產生「苦」。佛陀教導大眾,所有的現象的生滅、流動,都是基於緣起與緣滅,即是佛法基礎。Rana 教授舉《自說經》(巴利經文)(Udāṇa),並翻譯為英、中文:「彼知緣起法,消除諸疑惑」,看到表面的現象,疑惑不解,當發現是有原因的時候,疑慮就都煙消雲散了。依照因果法則,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前提條件,移除「前因」,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教授再舉《律藏》(Vinayapiṭaka)中的一段:「在因果關係中,佛陀已經看清了業因及業果。」事情不可能完美不變,狀況會隨因緣而不斷地變化,無常才是平常。而《中部尼柯耶》(Majjhima-nikaya):「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緣起法,即是佛法的核心法則。小自個人,大至宇宙,都有因與果的循環,這樣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日常生活流轉中,能夠清楚覺知這個道理,並不簡單。

Rana教授敍述佛陀時期的故事:有聖者問一位(馬勝)比丘,為何他威儀端嚴、臉色發光。這位比丘回答:「我的老師是佛陀。他教我『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輪迴循環、十二緣起法,包括個人、社區、國家、天下,全都適用,所以是真實法。誦持咒語並不是佛法,佛法是在生活中。

Rana教授比喻,整個宇宙,就像一個超大的電腦,每個元件,一個牽動一個,造就宇宙的運作。而個人的心智、個性,是從嬰兒時期開始,許多小欲望的相互啟動、累積而成,也就是佛法的因果、緣起法則所衍生的佛教心理學。佛陀想教導每一位有緣人,生命不是上帝或神所安排,自己的業力才是自己的主人。《聖求經》(Ariyapariyesana Sutta, The Noble Search):「什麼是一個尋求聖者之法的人呢? 一個自己在生法之中而知道生法的過患、尋求無生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在老法…在病法…在死法…在憂法…在污染法之中而知道污染法的過患、尋求無污染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就是一個尋求聖者之法的人了。」每件事的發生原因,必定是自己造的業,每個人一樣平等。小即是大,一切的發生都和業因有關係。《法句經183》(Dhammapada):「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從「因」或「根」下功夫,不做不該做的事,是佛法的最基本。學佛法,在於以正思惟守護六根(因)、修淨心念,一步一步的修,達到解脫涅槃。佛教源自印度,這些道理都刻在石頭上,歷久彌新,並且適用於世界各國度。

在問與答的對話中,宗研所林建德所長問:對於佛法中的無明、業因,印度教是怎麼說的?Rana教授回應:善業就是無私地、不帶期望地行事。透過內觀靜坐來淨化身心,不接收負面訊息,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因為整個宇宙互相關聯,如果個人修習內觀得禪悅,祥和之氣也將影響全世界。而宗研所簡玟玲教授問:既然佛陀早就教導大眾清淨自心,為何這個世界愈來愈多亂象、戰爭?Rana教授回應:工業化後的科技發展下,很多孩子,從電動虛擬遊戲中接收到暴力聲色及行動,這些錯誤訊息影響其心智發展,對社會、世界的潛移默化,影響非常深。

二個問答對話後,時間已到中午,Rana教授意猶未盡地分享從佛法衍生出的神經心理學:我們看見,其實不是眼睛看見,而是心腦看見!人的意識就像流水,不斷地波動,而佛陀說:「人人具有與佛陀相同的佛性,只不過一般眾生迷妄顛倒」,由修習內觀靜坐干涉意識流的起伏波動,可研究心理的穩定性與神經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Rana教授期待未來能與設有醫學院及醫院的佛教慈濟大學,共同研究佛法之於腦神經、醫療保健等的效益與影響。

講座結束,宗研所師生共同向Rana教授及淨藴法師介紹,慈濟志工在印度菩提迦耶的慈善、醫療、教育及人文等足跡的記錄影片,並由林建德所長代表慈濟大學宗研所與新那爛陀大學佛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隨即陪同二位參觀慈濟學教研中心,聽取研究人員簡介與導覽。 結束後,由秘書處顧問與人文處同仁協助導覽校本部,並安排參訪靜思堂,為未來的合作交流開啟新里程。

講者簡介:拉那院長(Dean Professor Rana Purushottam Kumar Singh)碩博士求學階段,在印度德里大學佛學系,師從該系主任薩雅巴長老(Professor Bhikhsn Satyapalt,南傳佛教學行並重的大善知識),深入鑽研上座部巴利聖典與語法專業,熟稔印度思想歷史文化,精研阿毗達摩專業。畢業後,留校升任原系所師資,擔任相關科目的教學及研究多年。後以中央政府希望重振新那爛陀大學的學術聲譽,因而委請薩雅巴長老,陸續推薦德里大學相關的佛學專業學者至該校任職。拉那即於轉至比哈爾邦的那爛陀始,便專任研教於巴利語系及佛學研究系。
2010年9月迄今,陸續擔任新那爛陀佛學院院長兼佛學系主任,並在印度國內外的各種研討會和會議上發表了多篇論文,並出版多種學術文章和科普書籍。其學術專業為巴利語言學、阿毗達摩哲學、印度心理學史論、佛教心理學、佛教心理學與現代心智科學相關領域。除了學術、教育外,他在行政工作上,也兼任該校與中央多處學術委員會的正式官職,含涉銜接莫迪總理的諮詢、政策委員會之一的組織秘書長…等)。

【研究生學位口試】113/2/29(四)崔菊芬同學

【宗研所學位論文口試】
研究生:崔菊芬同學
論文題目:逆境經驗反思與意義建構 以慈濟志工經歷內湖事件為例
時間:113.2.29(四)10:30
地點:人社院立心樓宗研所2C206教室口試委員: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李玉嬋特聘教授(召集人)
慈濟大學榮譽教授許木柱教授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簡玟玲副教授(指導教授)

【2024僑港澳招生】113 學年度(2024 年第二梯次)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入學單獨招生,歡迎報考!

招生簡章下載
所有報名附件word檔案下載
網路報名時間:
第二梯次:2024 年 3 月 27 日至2024 年 6 月 4 日
放榜:
第二梯次:2024 年 8 月 12 日(若教育部及僑委會提前或延後函覆身分查核結果,本校將另行公告放榜時程)
寄發錄取通知單:放榜後以國際快捷與電子郵件通知
錄取生通訊報到截止:
第二梯次:2024 年 8 月 21 日
入學年月:2024 年 9 月